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高等教育深耕計畫
壹、計畫摘要
本校111年高教深耕計畫為第二階段第三年,透過整體目標、各面向執行策略及執行方案,帶領全校師生以一步一腳印的方式持續精進並邁向卓越。
一、整體推動架構:整體計畫推動架構以「勤益STEP躍昇計畫」為主軸,建構出四大計畫面向,以培育學生成為金匠高階人才、實務創新教師等,進而實現成為「務實致用創新導向之優質產業科技大學」,孕育學生成為企業所需中堅幹部人才。
二、整體計畫目標:建構持續有效培養產業人才的教、學、研環境,強化學校發展特色,彰顯公共價值,以善盡社會責任。
三、整體執行策略:為達成整體目標,分為四大面向推動,訂定各執行目標與策略,同時透過管考機制,定期檢討執行成效,具以回饋修正執行方案,確保計畫品質。
四、計畫人才培育:從培育「工匠」實作人才出發,進而具「大匠」創新人才能力,最後以「金匠」高階人才為最終目標。
(一)「工匠實作」:具備實作技術專精人才。
(二)「大匠創新」:除實作技術專精外,還具備創新研發技職人才。
(三)「金匠高階」:除實作技術頂尖、創新研發技能外,還具備國際移動力標竿人才。
五、第二階段(110-111年)新目標、新措施及調整措施:本計畫經校務研究分析及檢討執行成效後,並對準「技術及職業教育政策綱領」,110-111年新目標及新措施。
六、永續發展:高教深耕融入中程計畫及,達成永續經營,如圖1所示。
(一)建構委員會制定法規:學校建構各項推動委員會制定法規與獎勵措施,並透過評鑑與績效管考機制,同時落實企業捐贈及專業技術服務等收入,達到永續經營。
(二)對準並融入校務發展:延續卓越及典大計畫成長質與量,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對準行政院技術及職業教育法第4條第1項「技術及職業教育政策綱領」之願景,呼應校務中長程計畫「培養具備實作力、創新力及就業力之專業技術人力」等,並將高教計畫執行成效融入中長程計畫,達到滾動式永續發展。
圖一、勤益STEP永續發展機制 |
貳、校務發展計畫概要
本校為呼應政府政策、產業發展與社會變遷,透過校務研究分析、SWOT分析,訂定穩健務實的校務發展策略。善用內部優勢與外部機會,積極強化與周邊產業之鏈結,構建有效的人才培育與技術研發環境。
一、學校發展背景及定位
(一)發展背景:本校以工程、電資起身發展至管理、人文,四大專業學院,鄰近太平、大里、臺中等工業區及潭子加工出口區與中部科學園區,緊鄰「黃金縱谷60公里」精密機械聚落,人才需求多、產學合作與技術研發需求大。
(二)本校定位:以「務實致用創新導向之優質產業科技大學」,培育企業所需中堅幹部人才及成為產業研發技術型大學為發展定位。
二、校務發展目標產業人才培育的搖籃,技術研發的基地。
參、110-111年計畫規劃
一、第二階段整體推動目標、策略與架構
(一)前言-現況分析:經校務研究分析及檢討107至110年執行成效後,並對準行政院技職法第4條「技術及職業教育政策綱領」願景「培養具備實作力、創新力及就業力之專業技術人力」,擬訂110-111年各面向新增執行策略及方案,如圖28所示:
(二)整體目標:建構持續有效培養產業人才的教、學、研環境,強化學校發展特色,彰顯公共價值,以善盡社會責任。
(三)整體執行策略及預期成效:本校為實現整體目標「培育產業人才的教學、學習、研究環境」,依四大面向擬定分項目標及執行策略與方案,.以達成預期成效,以及結合管考機制回饋修正,以確保計畫品質,如圖29所示。
1.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:本校推行實務問題導向之教學,並致力培養學生具備企業人才所需之能力,規劃以下執行目標,如圖2所示。
圖二、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架構圖 |
2.發展學校特色:鎖定工具機(Machine Tool)、工業4.0(Industry 4.0),以及綠能科技(Green Technology)為積極推動之重點,規劃以下執行目標,如圖3所示。
圖三、發展學校特色架構圖 |
3.提升高教公共性:整合資源進行多元經費挹注、廣邀社會大眾進行終身學習、校務資訊公開化、調整師資結構、廣招高教人才及推動校務研究。據此,訂定六大目標如圖4所示。
圖四、提升高教公共性架構圖 |
4.善盡社會責任:以協助在地解決問題為己任,結合IR辦公室、計畫辦公室及各學院,共同進行USR議題訂定、推動與管考,並從種子、萌芽到深耕持續進行USR深化和擴散,達到善盡社會責任與促進地方發展之效益,發展藍圖如圖5所示。
圖五、勤益USR發展藍圖 |
肆、110-111關鍵績效指標與管考機制
伍、關鍵績效指標與管考機制
一、關鍵績效指標:請參見高教深耕計畫管考平臺。
二、管考機制
本校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管考架構,如圖62所示,並依據PDCA雙迴圈機制訂管控機制,如下:
(一)建立管考委員會:針對計畫內容邀集相關領域或具執行經驗之教師成為委員,針對計畫之執行狀況進行討論提出具體可行之解決方案。
(二)建立諮詢委員會:邀集各界相關領域之實務型專家學者擔任委員,針對計畫內容及執行上給予建議,進行修正或調整計畫書之策略與執行方案。
(三)外部迴圈:以諮詢委員會為核心,每年檢視計畫執行成效,配合政府政策、國家發展、在地趨勢與學校特色訂定計畫目標(P),提供給計畫執行之參考。同時檢視並進行下一年度計畫目標之調整(A)。
(四)內部迴圈:以管考委員會為核心,擬定各項管控策略與作法(D),透過每兩個月會議管考(C),就各層面執行策略檢視KPI指標,擬定必要改進之策略(A)。
圖六、整體計畫推動管考架構圖 |
高教二期對焦領域目標:從高教一期因應政府5+2產業,針對工具機(Machine Tool)、工業4.0(Industry 4.0)及綠能科技(Green Technology)簡稱MIG,高教二期除擴展深化產業技術外,同時延伸對焦國際永續議題,發展出MIG Square(MIG)2,包含了M2:從原工具機(Machine Tool)更聚焦對應到機械(Machinery)、製造(Manufacturing);I2:工業4.0(Industry 4.0)調整精準針對資訊安全(Information Security)、智慧化(Intelligence);G2:綠能科技(Green Technology)整合SDGs(永續發展目標)。整合提升至MIG Square(MIG)2,不論是人才培育、課程設計、產業鏈結及系所特色都深化(MIG)2發展,如所示。